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水泥行業進入了換擋期,產業發展速度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發展的平穩階段。2014年全國熟料產量增長2.7%,水泥產量增長1.8%,為24年來最低水泥增長速度。全國水泥行業凈利潤780億元,同比增長1.4%。但是去年1~11月利潤同比增長5.5%,最后一個月利潤拉下來4個百分點。業內權威人士透露,今年年初工信部進行了調研摸底,今年開年水泥行業掉頭下行的趨勢漸現。
然而就整個水泥產業而言,大企業集團尤其是上市公司水泥產業與行業整體發展態勢雖然相符,但運行情況卻明顯優于行業整體。產能過剩背景下,區域龍頭運用上市公司的融資優勢,加速產能整合。大集團形成后,技術提升和產業轉型是企業盡快突破發展現狀、實現產業差異化、搶得市場先機的必然選擇。
上市公司產業比重迅速增加
十幾年來,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推動了水泥產業的快速發展。2003年以來,全國水泥產量平均增速超過10%,水泥產能平均增長速度超過12%,成就了水泥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由于上市公司具有相對便利的融資渠道和較充足的資金支持,在水泥產業快速發展的趨勢下,上市公司水泥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發展迅速。
數據顯示,2007~2014年,水泥上市公司通過股市、債券和銀行借貸籌措資金逾萬億元,用于新建、并購生產能力的資金支出超過5000千億元。2007年到2014年間,全國水泥行業新增新型干法熟料生產線818條,其中753條為上市公司所擁有,新建357條,并購396條;新增熟料生產能力9.6億噸,其中新建6.5億噸,并購3.1億噸,占全國新增新型干法熟料產能的76.8%。
在此期間,上市公司水泥熟料生產能力平均增速為22.1%,熟料和水泥產能在整個行業中的比重由2007年的22.8%和17.9%分別增加到2014年的61.7%和45.7%,熟料和水泥產量在全行業比重由2007年的25.7%和17.9%分別增長到65.3%和47.7%,增速迅猛,迅速成長為水泥行業的中堅力量。
產能利用率明顯好于行業水平
不僅有規模的擴大,上市公司運行質量也好于全行業。數據顯示,水泥上市公司已經成為水泥行業的中堅力量,在產能過剩、需求疲軟的背景下,產能利用率明顯好于行業水平。
截至2014年末,有水泥業務的上市公司共44家,擁有熟料或水泥生產能力的子公司合計911家,擁有新型干法生產線918條,熟料生產能力合計13.7億噸,占全國水泥熟料生產能力的比重超過60%;水泥生產能力15.6億噸,占全國水泥產能比重超過45%。
其中,熟料生產能力超過7000萬噸且水泥生產能力超過9000萬噸的特大型企業集團有5家,熟料年生產能力在1000萬~6000萬噸之間的大型企業集團有17家,熟料年生產能力在500萬~1000萬噸之間的中型企業集團有3家,熟料年生產能力500萬噸以下的有19家。
2014年,上市公司水泥窯平均運轉率為80.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近5個百分點,5家特大型企業水泥窯運轉率為80%,20家大中型企業水泥窯平均運轉率為80.3%,19家中型規模以下企業運轉率為79.1%,低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但仍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集團化規?;申P鍵因素
十多年來,歸屬于上市公司的水泥企業整體規模有了很大地提升,其產業集中度和規?;潭燃哟?,產業運行質量良好。
專家認為,2014年,上市公司水泥產業良好的運行狀況,主要得益于其集團化、規?;目焖侔l展。
2014年末,5個特大型企業集團熟料和水泥生產能力分別為7.7億噸和10.0億噸,占比分別超過和接近上市公司水泥產業總量的60%,17家大型企業集團數量和水泥產能分別為4.3億噸和5.9億噸,分別占總量的34.3%和35.8%,3家中型企業集團熟料和水泥產能分別為2200萬噸和2300萬噸,分別占總量的1.8%和1.4%,中型以上企業熟料和水泥生產能力占比均已超過整個板塊總產能的97%。
大企業集團由于自身具有規模優勢,對市場的控制力和影響力較大,且具有較強的資金支持,在水泥產業規?;l展的過程中的擴展速度較快,兼并能力較強,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對市場的影響力和控制力逐漸提升,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產業集中的優勢循環,對市場的把控和對自身運行的調控能力也較強,因此能夠保證企業的良好運行。
轉型升級成為趨勢
2012年以后,上市公司水泥產業的產業結構已經逐漸穩定。5家特大型企業在整個上市公司熟料總產能中的比重接近62%。中型規模以上企業在上市公司水泥產業中占有率已經超過98%,且各企業集團中大型生產線比重均已超過60%,產業技術水平基本相當,基本進入同質化發展和競爭的階段。
業內專家表示,從上市公司水泥產業發展的歷程看,產業相對集中、集團化將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從實際效果看,集團化是我國水泥產業的******組織形態,因此上市公司水泥產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個水泥產業的發展方向。在現有產業技術水平條件下,上市公司水泥產業現狀也為整個水泥產業的發展呈現出一個可以看見的發展“瓶頸”——即已經具有規?;拇笏嗥髽I集團的同質化發展和競爭。
隨著近年來我國水泥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大企業集團的市場控制力越來越大,產業集中度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在目前水泥產能仍然過剩的情況下,通過新建生產線擴大產業規模已經不太現實,而大企業集團間的兼并重組除了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外,更需要創新的管理和經營模式,短時間內難以大規模實現。因此,僅從產業發展角度講,在目前的宏觀環境下,從產業自身發展規律出發,技術提升和產業轉型是企業盡快突破發展現狀,實現產業差異化,搶得市場先機的必然選擇。